如何預防心臟血管鈣化及防止病症惡化?有什麼飲食的禁忌?平常該做些什麼運動保健?
心臟血管鈣化顧名思義就是鈣沈積在血管,在病理上,當血管老化或受過傷都可能使鈣沈積而造成血管鈣化。
很多人都以為老年人的血管硬化是因為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偏高造成的,但檢驗卻發現血膽固醇是正常,讓人感覺莫名奇妙。
其實,血管鈣化也會造成血管硬化,因為血管鈣化會造成動脈壁變硬,失去應有的彈性,使得血管的收縮及舒張的功能變差了,造成心臟的負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鈣沉積在血管壁中時,血液中的膽固醇很容易會因為鈣質而變得更容易沉積在血管當中,加重原本就有的血管硬化的問題。
所以有心臟血管鈣化的情形時,飲食上應避免高油脂,適量補充鈣即可,並且要注意膽固醇、血脂以及血壓、血壓的控制。
至於在運動方面,可由醫師評估心臟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如果心臟功能已出現問題的話則不合適激烈運動,但如果心臟功能正常時,還是可以適度運動有益健康。
血管鈣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劑量鈣磷產品的應用。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當鈣化度>400時,患者的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發生率為50%∼60%;鈣化度>1000時,粥樣硬化性血管病發生率高達80%∼90%;二尖瓣鈣化發生率為45%,是普通人群的4.5倍,主動脈鈣化發生率為52%,是普通人群的13倍。
鈣代謝紊亂時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升高。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血管鈣化、瓣膜鈣化和心肌鈣化,臨床表現為心衰、肺動脈高壓、左室肥厚、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律失常,甚至造成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上述研究對傳統補鈣觀念產生重大的衝擊,更詳細的研究表明:鈣劑攝入人體後有兩種不同的沉積途徑,一是沉積到正確的部位,比如:骨骼和牙齒,二是沉積到錯誤的部位,比如動脈血管、心臟瓣膜和關節軟骨。
依據衛生署統計,每年平均約有二萬二千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須接受心導管手術治療來保住性命,然而傳統心臟支架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生,導致血管再度阻塞率升高,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春典醫師表示,目前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治療多以心導管介入性治療為首要考量,其中傳統的氣球擴張術中的冠狀動脈內支架置放術是一項成功與安全的技術,然而因為血管單靠機械性的干預,不能解決心血管內膜過度增生或是血管鈣化的問題,所以單純金屬的傳統支架,容易造成心臟血管的再阻塞而必須再次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