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血管阻塞,可能導致腎衰竭,需終生洗腎。
肥胖不是罪,但肥胖的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機會的確比人高,香港約有27%的人患有高血壓,九成是原發性高血壓,身體無法自行調節血壓,可以說與遺傳、體質及生活習慣都有關,平時只要用藥或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降低血壓。
但少數由繼發性原因引起的,例如:腦下垂體、腎上腺腫瘤、內分泌失調或腎病,要先解決原本的疾病,才能解除高血壓;此外,睡眠窒息患者的血壓也是比較難控制的。
為何腎動脈變窄,會導致血壓飆升?原來人體每天血液都會由腎動脈流到左右兩個腎臟,過濾腎臟中的代謝廢物,然後透過尿液將廢物排出體外,但當腎動脈變得狹窄時,體內血管緊張素便會增加,令血壓提高,去維持流入腎臟的血流量,所以由此形成血壓高。
腎動脈狹窄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早期的病徵完全不明顯,所以病患通常都未能及時治療。腎臟長久缺血,會讓腎功能漸失,嚴重會導致腎衰竭,一至四成末期腎衰竭患者皆有明顯腎動脈狹窄。研究並指出每五名冠心病患者之中,便有一名有50%以上的腎血管狹窄。
腎動脈變窄,大致有三種原因:
一是膽固醇導致,身體任何動脈都會有機會,因血管中膽固醇沉積而形成粥樣斑塊,血管就會向內變窄,日積月累,最後阻塞血管。
二是天生血管組織發育異常,血管中的內膜纖維、纖維肌肉、中層纖維及外膜下纖維異常增生,因此使腎動脈內壁增厚,引致血管變窄。常見於年輕女性病者,腎動脈病變常發生於血管中三分一段及遠三分一段,有時會影響分支血管,以右邊腎病變為多。
三是做過腎臟移植的病者,腎動脈接駁位與附近會有可能出現血管變窄情況,因此血液同樣難以通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與膽固醇(Cholesterol)同是血脂肪的成分,成分分為甘油脂(Glyceride)及飽和脂肪酸(SFA),有助人體儲存熱能,保持體溫,保謢器官及內臟功能,使神經系統和皮膚正常運作,但過高含量就會有機會造成動脈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