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誤以為脂肪肝是指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但實際上,醫學上對脂肪肝的定義是指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佔據整個細胞的5%以上,臨床上又稱為代謝性脂肪肝。
脂肪肝在台灣成年人中約佔四分之一。性別方面男性略高於女性,好發的年齡層在40-60歲之間。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的常見因素包括:1.肥胖2.高血脂症3.酗酒4.糖尿病5.高血壓6.不當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7.急慢性肝炎8.實行腸道手術後9.原因不明。
單純脂肪肝患者大多沒有症狀,因此,診斷脂肪肝的最佳工具,有賴於腹部超音波,其準確度高達97%。再生化檢查方面,GOT/GPT數值都可能正常,即使升高也皆在正常值上限的2-3倍。有少數患者若合併有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時,有可能會出現倦怠、右上腹脹痛的症狀,此時的GOT/GPT值會超過3倍,但仍低於5倍。
如果是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引起的脂肪肝,則須與醫師配合,服藥控制病情,才能改善脂肪肝的情況。另外,急慢性肝炎引發的脂肪肝,則在肝炎緩解後就會自動消失。
脂肪肝的問題可大可小,視其成因而定,如果是因為肥胖、糖尿病等代謝問題所導致的脂肪肝通常不會影響肝臟機能的運作,也少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但如果是因為酒精性脂肪肝合併酒精性肝癌者,在長時間的肝臟發炎下就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不可等閒視之。
總之,脂肪肝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仍要了解其成因,因為它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癥兆。請與醫師配合查明原因,從而加以控制或治療。
脂肪肝的危害
輕微的脂肪肝對人體雖然並無重大的危害,但長期大量的脂肪浸潤肝臟,可使肝細胞慢性發炎,逐漸發生反覆的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慢慢導致肝臟纖維化,最後終於可能造成肝硬化。
脂肪肝除了導致肝臟本身產生病變外,也因含磷脂膽鹼的運脂蛋白合成能力減少,肝臟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 ; 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好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相對上昇引起高血脂症,而後漸漸造成動胍硬化,甚至引起心臟血管阻塞,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的產生。
|